Cin說...
第一次認真參加由護理人員授課的媽媽教室~Oh....非也....是"雙親教室"
林口長庚除了一般媽媽教室可以提供基本的產前、產後相關諮詢外,
另有週六下午的"雙親教室"。
正所謂"雙親教室"勒~就是生小孩不再只是媽咪一個人要學習的課題囉!
而是父母雙方都需學習的功課啦~
爸爸也是需要了解懷孕過程到baby出生需要注意,並且協助或主動幫助媽咪的部份。
Q:雙親教室怎麼參加勒?!
A:請至兒童大樓2樓媽媽教室找護理人員報名即可。
Q:媽媽教室在哪裡?!
Cin報名時已經30週了,參加雙親教室時大概32週,
所以直接參加產前雙親教室第二階段:28週至足月 的課程
課程內容:幸福生產、母乳哺餵、產後復舊和保健
第一階段Cin就沒參與到了
附上課程表
課程都是每個月循環,所以媽咪不用擔心上不到...只要不要像Cin這麼偷懶就好...
可以儘早安排要上的日期,向護理師報名!
課程當天會發講義一本,讓大家不用擔心會不小心恍神漏掉訊息,或是太早參加...到後期就忘記了,回家還可以翻閱裡面的資料,詳盡閱讀唷!!
不過講義大多是文字,而非當天上課圖文並茂的PPT。(Cin在課後滿意度調查時有建議用PPT作為講義內容,可以使媽咪回家複習時,還有圖片可參考,不曉得之後的課程有沒有改變講義內容...)
不過提醒想做筆記的認真爸媽,請自備筆唷!
不過由於講義及講師都有說明,"請尊重智慧財產,課程中禁止錄攝影及錄音"
所以沒法分享課程當中的照片囉~~~
接下來就進入Cin現在需要認真學習的-分娩產兆至生產過程囉!
講義內容落落長,Cin只想和大家分享重點,免去過多的文字敘述,
讓沒時間參加課程的媽咪,也能清楚了解唷!
<分娩開始的徵兆>,也就是俗稱的"產兆":
1.落紅:出現紅色或褐紅色血絲的黏液(類似MC的分泌物),出現落紅後可能於24小時~2週內生產(range好寬喔)。
why:因為子宮頸變薄及擴張,baby胎頭壓迫使子宮頸黏膜微血管破裂導致。
該怎麼辦?出現落紅通常不會馬上生產,如果還沒出現陣痛或破水的產兆時,媽咪可以先洗個澡,再去醫院做個檢查,請醫生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(也就是所謂的"開幾指"),看是否要返家休息或入院待產囉!
但如果是大量出血,有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,這可就要立即就醫...
2.陣痛:分成假性陣痛及真的陣痛。
如何區分:
假性陣痛 | 真的陣痛 |
1.子宮收縮不規則。 2.改變姿勢或躺著,可以改善疼痛。 3.疼痛位置:下腹、鼠蹊部。 |
1.子宮規律收縮,收縮頻率漸漸增加。 2.改變姿勢,仍舊規律收縮、疼痛。 3.子宮上部到後腰部、下腹部。 |
3.破水(胎膜破裂):破水是指子宮內羊膜破裂,流出羊水的情形,通常應該出現在生產過程中,而非生產前。
早期破水 | 產程破水 |
1.還沒進入產程就先破水。 2.34週前破水:安胎。 34週後破水:催生或引產。 3.如發生早期破水須減少走動,因易造成子宮內感染,須立刻到醫院準備生產。 |
1.通常於產程中發生 2.通常是先陣痛,子宮收縮使羊膜壓迫後,才發生破水的正常過程。 3.在產程陣痛過程,但還未發生破水時,有部分醫生會先幫忙破水,加快產程。 |
<產程四階段>
第一產程 | 第二產程 | 第三產程 | 第四產程 | |
過程 |
子宮開始規則收縮到子宮頸 開10公分 |
子宮頸全開到baby出生 |
baby出生到胎盤撥離排出 | 生產後1-2小時 |
平均時間 |
第一胎:12.5小時、 第二胎以上7.5小時 |
一般介於15分鐘~2小時 第一胎:57分鐘、 第二胎18分鐘 |
一般介於5~30分鐘 | 略 |
<潛伏期> 子宮規則收縮到子宮頸開2~3公分, 第一胎最長可達20小時、第二胎大約在14小時內。 <活動期> 子宮頸開3~10公分, 第一胎約10小時內、第二胎約8小時內。 一般進入待產室待產的階段。 |
子宮頸全開時,baby頭部會壓迫骨盆底及肛門,所以會有強烈便意感。 | baby娩出後先確認baby初步正常,由護理人員清除口鼻異物、臍帶護理、擦拭身體、量測baby身長.體重.頭.胸.腹圍、心跳... | 媽咪與baby從產房移到休息室。 | |
媽咪該怎麼做 |
1.放鬆休息,調整呼吸。 2.適當進食,補充些水份、 含有熱量的飲料(如熱蜂蜜 水)。但不要吃太過油膩不消化的食物,避免造成嘔吐唷! (ps.講師說以前是開3指前可吃,3指後就禁食了!但現在是不論開幾指都可以"適度"進食,我想重點應該是適度補充能量,儲備生產體力囉!吃太多應該還是會不舒服的) 3.定時排尿,陣痛過程容易忘記排尿,反而因為漲大的膀胱阻礙baby胎頭下降,大約每2小時要記得解尿一次唷1 4.小心便意感,當子宮頸沒有全開,但卻有便意感,是因為baby胎頭壓迫到直腸附近的神經,而不是真的想排便,此時反而要放輕鬆,不要用力,避免子宮頸水腫延緩產程。 |
1.上產檯時,會先幫媽咪清潔、消毒外陰部。 2.快生前會陰局部麻醉,進行**會陰切開術。 3.護理人員會指導媽咪如何用力並搭配呼吸。 4.當宮縮時集中在腹部用力,頭、頸、嘴巴要保持輕鬆,才不會用錯地方,而且造成臉部細小微血管破裂喔! 5.宮縮停止時,稍作休息。 6.一直努力到baby娩出! |
1.媽咪此時由醫師進行會陰縫合,等待baby護理完畢。 2.與懷胎10個月,努力生下來的baby合影囉! (看到baby的模樣~剛剛一切的努力應該都煙消雲散了吧!) |
1.進行媽咪與baby的第一類接觸...哈哈哈...是**肌膚接觸之愛的抱抱啦! (有助於媽咪與baby的感情及母乳刺激唷) 2.並觀察子宮收縮、會陰傷口及惡露排出情形! |
備註:
1.濃的熱蜂蜜水:
很多媽媽於網上分享可以在開3指後喝,可以縮短產程,濃度大約是1:1,有人說很有效,也有人說沒效,但說真的生產過程本來就差異很大...Cin的蜂蜜已經準備好了,到時再請La幫忙加個熱水就可以試試囉~成效如何再跟大家分享!
2.會陰切開術:
指陰道與肛門間的軟組織,baby娩出的過程,胎頭壓迫,可能造成會陰不規則的撕裂傷,縫合起來就不太美麗囉!所以多半醫生會施行切開術,劃一刀,縫合後會比較美麗些。
另外,也有建議於產前6週開始進行會陰按摩,可以增加會陰部的肌肉彈性及韌性,減少撕裂傷及切開術的執行,但大多是國外媽咪比較多會執行這個部份,外國人總是強調"自然",自己先努力增強肌肉彈性,不像台灣基本上就是直接劃上一刀啦!至於是不是做了會陰按摩就一定不用劃一刀,那也是未必的唷!只能說可以增加肌肉彈性,減少撕裂傷的機率,畢竟還是跟baby胎頭、體型大小有關囉)
3.肌膚之親:
指生產後將嬰兒放在媽媽胸前,沒有衣服的阻隔,像袋鼠一樣抱著baby。這樣的接觸有助於穩定baby體溫、心跳與呼吸;增強親子關係、激發媽咪的泌乳反應、增加母乳哺餵的成功率;促進媽咪子宮收縮、減少產後出血! 一個溫暖的擁抱,可是有這麼多的好處呢!
當然~講師也提到,如果媽咪身體太過勞累或不適合進行的話,都不勉強一定要進行肌膚之親的唷!
Cin也有同事特別告訴Cin說,不論是肌膚之親、剛生產完的母乳哺餵、母嬰同室等,身體狀況允許,當然是很好。但如果媽咪已經耗損太多體力,就不要給自己過度的壓力,好像沒這麼做,小孩就不親,或是小孩喝配方奶是媽媽的不對,給予自己太大的壓迫感,反而容易造成產後憂鬱。媽咪一定要在身心靈狀況都很好的情形下,哺餵母乳,才是最容易成功又對baby最好的母奶唷!
▲baby幸福又迷濛的雙眼~多享受 ▲baby在媽咪懷抱裡睡的好安穩
<如何降低待產疼痛>
1.冷療法:用冷毛巾放在臉、頸、胸前,可幫助待產時的清醒及維持活動力。
2.熱療法:用熱毛巾放在下腹部或背部可改善不適
**毛巾通常要自備唷!
3.按摩法:
a.腹部輕撫法:手掌呈杯狀,用指腹力量,配合呼吸,由下腹部往上,外向內畫圓的方式按摩。
b.下腹部輕撫法:配合呼吸在下腹部兩側按摩。
c.揉捏法:一般按摩手勢,利用大拇指與食指、中指的力量,舒緩減輕頸部、肩膀及背部的壓力。
d.尾骶骨按摩法:以手掌或拳頭以重壓畫圈方式按摩尾骶骨。
e.脊柱兩側按摩法:以中指與食指或以大拇指指腹力量,沿著脊椎兩側由頸部到腰部的按摩。
**媽咪們隨著肚子越來越大,腰部及尾骶骨容易痠疼,可以在產前就請老公幫忙按摩唷!不過力量不要過大就是了~
這樣媽咪在待產不舒服的時候,爸爸已經有經驗,知道要怎麼按啦!才不會到時候手忙腳亂,媽咪也跟著焦燥了!
爸爸陪產就是要穩定媽咪的心情滴~所以產前的教育訓練很重要喔!!
4.生產球:
生產球類似瑜珈韻律球,但材質上較厚,對於大腹便便的媽咪使用上比較安全。
生產球大約在37週後可以開始每天使用30分鐘,可以幫助促進骨盆底肌肉的彈性及緩解大腹便便的不適感。
在進入第一產程時(即未入產房時),也能幫助產婦應付陣痛、使下半身肌肉放鬆,減低緊張及壓力,甚至可以加速baby胎頭下降,協助順產。
至於怎麼用勒?!其實就是產婦感覺怎麼舒服就怎麼用,不過最好是使用時旁邊有人能輔佐,不然媽咪如果沒坐好,滑倒就....危險了!
一般來說有站姿、坐姿、蹲姿、膝跪姿
有關生產球更完整詳細介紹,可參考媽媽寶寶雜誌的生產球7式。
上課當天長庚有準備幾個生產球,可以利用中間休息時間試試看!
Cin當然要去試試看...覺得站姿,利用生產球上下滾動舒緩腰部的動作~超舒服的!!
照片來源:http://littlewill.wordpress.com/2011/06/19/%E7%94%9F%E7%94%A2%E7%90%83-7-%E5%BC%8F-%E7%AC%AC37%E9%80%B1%E5%BE%8C%E9%96%8B%E5%A7%8B/
長庚的待產室都有生產球可以用,所以無須自備。
至於生產當天的使用情形,就再等Cin分享囉!
講了這麼多媽咪的部份!
<爸爸要做什麼勒?!>
陪伴、給予鼓勵支持及任何協助--->這是最重要的囉!
1.在待產過程中陪伴鼓勵媽媽調整呼吸,盡量放鬆。
2.適度提醒進食、補充能量及水分、提醒定時解尿。
3.陪伴並協助紓緩待產不適感,如:按摩、使用生產球、增加走動以縮短產程。
4.安撫情緒,說些鼓勵的話。
現在大部分的先生都能夠在媽咪生產過程伴其左右,但如果遇到會慌張的先生,
建議在產前就和先生一起做功課,讓先生能先了解產兆及生產過程可能會有的狀況,
該如何給予媽咪一個安定的力量,才不會兩個人都緊張到不行唷!
先預祝大家都能順利生產、平安健康唷!
若 覺 得 此 篇 文 章 有 所 幫 助, 請 幫 我 們 按 個 推 喔 ~
延伸閱讀: